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卜绍基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重“个性”尤重“国性”

2012-12-11 10:41:28 来源:《翰墨当歌》作者:卜绍基
A-A+

  书画艺术历来以真实反映作者不同的艺术感悟和艺术追求,体现不同的精神风采和艺术个性而使之焕发出恒久的艺术魅力。佛语中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之说,大概是要强调,张扬个性,而不是世界同一。于是,“个性”就越来越成为当今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每个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然而,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固然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但并非所有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都具有艺术价值。这一点似乎已因为在当今艺术日渐走向自由之开放之际,而为人们所淡忘。个性就成为了各艺术家趋之若鹜的灵丹妙药。连莘莘学子乃至刚求艺者亦以此为终极标榜,耻于人后。要“独特”而勿论“美丑”,要“风格”而不管“好坏”。更有甚者一味的推崇以西学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漠视中国传统文化,轻视本土文化资源,做一些肤浅的形式上的挪用、拼凑甚至抄袭,使丧失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个性。这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华文化之所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成为引以为豪的传统瑰宝,在于其民族性,在于其两千多年来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土壤而开花结果,不断繁衍,去芜存精而不失民族文化之本源。所以当今艺术家重视“个性”之余,不可丢掉“国性”。

  中国书画艺术的“国性”乃“国学之性”,“民族之性”。其追求的是一种人介入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传统中国人静观的、内在审视的传统审美观的体现,是艺术家自身对高品格的追求而非急于凸现自身风格样式的语言创造,是艺术家对艺术内在规律的发掘而非图像式的简单诠释,是艺术家对精练的、具有个性化语汇的艰辛创造而非选择可操作性较强的制作程式。

  对艺术来说,日渐晋境需要的只是微调,是改良而不是革命,是承继而不是决然抛弃。现实地看,个性与国性之间的完美结合,对于许多艺术家来说,的确是一条“艰难之途”。而另辟蹊径,离开这种在相对稳定的图式承传中追求深层次的神韵、气韵方面的拓展,而简单地嫁接或介入西方视觉艺术来“改头换面”,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自成一格。不过,所有的艺术家都该扪心自问:真正的艺术究竟该拒绝指向哪里?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卜绍基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