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卜绍基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红画往事》文集】《我们走在大路上》

2012-11-15 15:09:29 来源:《红画往事》文集作者:
A-A+

  《我们走在大路上》 布面油彩 潘世勋 1964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西藏,雪域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曾令多少画家心驰神往。在他们的眼中、心中始终是一片心灵的净土,一片灵感的热土、一片创作的乐土。

  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仅20岁的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潘世勋第一次走进西藏。未曾想到,五十年过去了,这位不是藏族的画家却用了整整50个春秋,把自己的艺术生命驻留在青藏高原。

  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潘世勋的一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油画代表作。画家以藏族青年筑路工人边走边唱的工作场景,表现了参加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藏族人民朝气蓬勃、热情高涨的精神面貌。他用画笔画下了这幅表现新中国西藏人民翻身得解放,建设新生活的作品。

  “感受到不同时期西藏的新变化,我是很幸运的”

  从1960年第一次到西藏亲历藏区的民主改革开始,潘世勋的画笔就没有停止过对西藏的描绘,他的双脚就没有停止过对西藏未知领域的探索。这历时半个世纪的西藏“追梦之旅”,在旁人看来是如此不可思议,而潘世勋自己却只用“幸运”一词来形容,“以画家的身份观察到西藏民主改革前后的那段历史,并且能感受到不同时期西藏的新变化,我是很幸运的。”

  1963年,在西藏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潘世勋,积累了不少关于西藏的素材和直观感受。就在他准备回北京时,恰好赶上拉萨在修柏油路,这是为改善当时交通运输状况,加强西藏地方和祖国内地的联系,为西藏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看到这个场景,潘世勋敏锐地感到,这就是西藏新一代人的形象和希望。凭着多年来的积累和体会,潘世勋选取了表现西藏修路工人们欢乐干劲的修路场景,并把他们创作成油画,这在第四届全国美展中广受好评。

  这幅画原来命名为《新路》,但潘世勋总觉得这个名字没有表现筑路人的精神。所以就选用了一首在当时流行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名作为画题。“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每当看到这幅作品,那些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的旋律便回响在耳边,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特殊的年代,感受到那份特殊的情怀。

  “生活中美的东西已经很美了”

  《我们走在大路上》虽是写实的画风,但作者却注意运用笔触,注重画面色彩的节奏变化,同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表现了青藏高原上清新的空气和充足的光照。另外,画家将画面的主要人物放在塑造几位藏族青年女工的形象上,这在当时表现少数民族题材而且又是表现妇女题材的画中尤显突出。

  作品选取藏族青年们行进在修路工地作为场景,他们那坚实有力、充满动感的步态很好地体现了此作品所要表达的时代主题,同时也和作品的主题极为吻合。前面的一组女工,身穿极具民族特色的服装,手拿铁锹,一路欢声笑语迎面走来,旁边的藏族男子还边走边吹着乐器。远处的蓝天白云,高原阳光以及隐约可见的布达拉宫组成了特定的地域环境。旁边开着红色拖车的男子,仿佛被这群人的欢乐所感染,回头望来……画面的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或许这就是潘世勋的画风,正是其艺术吸引人的地方。“我都是充满感情地去反映真实的西藏——它的人和事物,并没有刻意地美化它。因为,生活中美的东西已经很美了。”

  “画家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

  1964年后,潘世勋因“**”16年没能再踏上西藏的土地,但却丝毫不能阻止他对西藏的那份依恋和情怀。即便20世纪80年代中期,潘世勋去法国进修,并住了17个月,他在那里广泛接触古典与现代艺术,也是如此。当他开始深入思考当代油画艺术的走向,把这段经历概括为“眼界开阔但也心生困惑”时,反而更令他坚信“画家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他在追寻西藏之梦的旅程中,对西藏人民那种质朴原初的情感,总也割舍不下。

  “在法国时,我面临着现代主义艺术的冲击,也有过徘徊和犹豫:很多同去法国的画家都去学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方法,但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有改。其实呢,我赶上了现代主义的末班车,在站台上一看,里面人太多,没有我的位置了;而且想挤也挤不上去呀:我带的行李太多了,舍不得丢下。所以最后我买了站台票就回来了。”潘世勋回想当年不禁风趣地说。他所说的不舍得丢下的“行李”,就是他在西藏的经历与感受。

  “画了好多年西藏,还是画不够,而且每次创作都是匆匆忙忙,很多感受没画出来,所以我对高原还有‘负债感’。”有人说他画西藏画了那么多年,资料已经很多了,不用再去都能继续画下去了。“但我还要再去。”走在西藏的山川之间,历史与现实不需要任何过渡和转折,一切都是那样的淳朴与和谐。那些在帮助农奴翻身做主人的日子里画下的速写,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依然乐观的高原牧民,那些乡民站在房屋顶上享受喜悦的节日氛围,都画在了他的作品中,每一幅都能勾起去过西藏的人的种种难以磨灭的记忆,也能唤起更多人对西藏的神往。 即将逝去的过往和不断新生的映像,叠加在潘世勋的油画创作中,叠加在他的西藏寻梦旅程里,50年了,至今不曾湮灭无痕。

  相关链接——

  潘世勋,1934年生,满族画家。代表作有《扎西德勒》、《门口》、《新年》、《萨迦的房子》、《理塘牧女》、《芒原牧民》、《水乡晨市》、《雁荡山果盒桥》、《南海渔女》等。56岁那年,潘世勋曾独自到海拔5000多米的石渠县写生,当地的老乡把他当成了老外,他说他是北京来的,老藏民说不可能,白头发的人都不来了,70以后他仍然走上高原,感悟最本源的生活依然是潘世勋艺术创作的源泉。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卜绍基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