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卜绍基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随笔·快议】卜绍基 廖晋 | 新时代国办画院的文化使命与担当--观“广东画院新址启用暨优秀作品展”的思考

2022-05-08 00:00: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卜绍基 廖晋 
A-A+

  日前,广东隆重举行了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部署要求,对新发展阶段文化强省建设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广东画院新址建设是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项目,是广东建设与自身经济地位相匹配、彰显文化强省特色的文化地标。广东画院自2020年新址项目竣工和启用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广东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广东画院交出了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单,有力地诠释了新时代国办画院存在及对当代美术发展贡献的重要意义。

  国办画院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是重视传统文化、发展民族艺术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文化战略意义。只有从穿越历史的目光和审视未来的文化透视中,才能真正凸显新时代国办画院体制的重大贡献,才能深刻体现新时代国办画院体制在当前文化语境中的存在价值与意义。本文以广东画院60余年的发展和建设历程为例,探讨国办画院在当下文化建设的新使命与新担当。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典范

  百年来,广东美术百花争妍、多元发展,为人民大众奉献了许多经典作品,孕育了大批名家大师,也筑就了一座座艺术高峰。广东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个学术机构和组织的贡献,更离不开省内各级专业画院、美术院校、美协等专业美术机构,特别是国办画院在组织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等方面起到的主导性作用。

  作为成立后最早的四大画院之一,广东画院一直把主题创作作为画院工作的重点,把主旋律创作作为主要的学术抓手,引领广东美术的创作方向,是广东地区主旋律创作的领军团体,更是广东美术综合创作能力的代表。60多年来,广东画院在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的热切关怀下,在省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杰出画家,也创作出一大批震撼人心的精品力作,为广东美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榜样,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美术事业、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多年来,画院的老中青三代美术家始终能共同参与、努力创作,以精品意识和力作意识,发挥各自所长,调动各种可能的技术因素;在构思、创作等过程中,使自己的创作心绪进入历史场景,自己的创作情感进入历史的角色,力求能创作出更多代表性的作品;与此同时,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积极促进下,广东画院历任的各级艺术家在强调个人特色和多元化艺术面貌的同时,仍然能以历史的眼光,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其应有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这些作品不仅能深刻反映重大主题、国家意志以及民族进程的伟大变化,而且能充分发挥“岭南画派”在表现民生等方面的传统优势,在“人民性”的主题创作方面作出表率,可谓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典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01ee4ccf4459d5c55d4597dec09dae1d.jpg

傅抱石/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画 1959年

  建院初期,广东画院聚集了省内一批最优秀的画家,他们以讴歌“新生活、新建设”为主题,紧密结合当时的形势任务,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作为创作的目的和评价的标准,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作为创作指导,创作出一批高水准、高品位、体现时代特征的作品。其中有,关山月的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与傅抱石合作)与《煤都》、方人定的中国画《旱年不旱》、张幼兰的中国画《血泪童工》、余本的油画《到田间去》、黄新波的版画《太阳从我们手上升起》、蔡迪支的版画《南海渔人》等,艺术家们纷纷在深入生活和革新传统、创作图式和语言风格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666111e94902f91265a75357f5776cc6.jpg

黄新波 《太阳从我们手中升起》(《在火光中》组画之三) 版画 1962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aaed6e01a4ec7cd9e8e33cd05efd87a4.jpg

方人定 《旱年不旱》 中国画 1963年

  建院后第二个十年,广东画院与不少重要的美术机构都停止了美术创作和教学活动,广东省文艺办公室、广东省美术工作室取代美协、画院,成为官方美术创作机构。但广东画院艺术家们在这个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和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依然积极参与我国美术史中这段最为独特的创作活动,创作了不少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的作品。关山月的《绿色长城》《俏不争春》,林墉的《好得很》,伍启中的《心潮逐浪高》《东方欲晓》,陈衍宁的《渔港新医》,汤小铭的《永不休战》,汤集祥的《耕海》(与余国宏合作),黄新波的《怒向刀丛觅小诗》《春华长艳》,以及陈衍宁,林墉、陈衍宁、伍启中、汤小铭合作的宣传组画《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都是其中的经典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036496833c4fd67064391d570821ba7d.jpg

关山月 《绿色长城》 中国画 1974年

  广东作为前沿地在经济等各个领域全方位高速发展,美术事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的广东画院艺术家们把目光投向社会的现实状态和个体生活经验,以更为开放的态度、独立的视角去面对社会文化和自身的创作问题,创作了大批反映社会现实状态的作品,以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生活的热切表现,继续引领主流美术创作的倾向,又迎来新的辉煌。通过近40年的改革探索,广东画院老一辈艺术家焕发艺术青春,中青年的美术骨干和创作主力更是不断崛起,日渐成熟,不断地充实了广东美术界。老中青三代的艺术队伍日益壮大,在全国展览中屡获大奖,人才辈出,令广东画院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中,如关山月的中国画《龙羊峡》、王玉珏的中国画《卖花姑娘》、林墉的中国画《访问巴基斯坦写生作品》(系列)、伍启中的中国画《康有为》、汤集祥的中国画《旧中国的一件真实事》、尚涛的国画《大器》、刘斯奋的中国画《新权力女性》、许钦松的中国画《南粤春晓》、李劲堃的中国画《大漠之暮》、李东伟的中国画《中国城市·道》、黄国武的中国画《金龙宝地》、周正良的中国画《标兵》、崔跃的中国画《玛秀吉与贡去卓玛》、方向的中国画《丰年》、林蓝的中国画《梦·澳门·1999》、汤小铭的油画《让智慧发光》、陈衍宁的油画《新浪》、林宏基的油画《停泊游艇的码头》、刘仁毅的油画《老少平安》、林永康的油画《黄道婆--中国纺织之母》、孙洪敏的油画《女孩·女孩》、宣新明的油画《渔》、李节平的油画《小夫妻》、颜苏平的油画《3G生活》、黄新波的版画《创世纪》,许钦松的版画《潮的失落》,林宏基的水彩《最后的宁静》,等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317c61e937ff60ddc6dd07f7cd1bf7a1.jpg

王玉珏 《卖花姑娘》 中国画 198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4e80e373a6559266eed16269e029d4ba.jpg

许钦松 《潮的失落》 版画 198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9d26b02154e6c61b325dbc37d0e5b22b.png

李劲堃 《大漠之暮》 中国画 198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444cfb2337d10029fb6ccee4583a3594.jpg

黄国武 《金龙宝地》 中国画 198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64e48dcc9b16a40de7e7a5f9a5c7b2d4.jpg

刘斯奋 《新权力女性》 纸本水墨 200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9f7c8a3a94933c8b84b3863692cb4ece.jpg

李东伟 《中国城市·道》 中国画 2013年

  2019年至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为了更好地诠释“革新”“现实”“兼容”的广东文化精神,广东画院在一系列重大时间节点上,围绕全国、全省的各项大型美术创作任务,以及抗击新冠疫情等的工作部署,在新址建设落成启用、画院搬迁等重要时刻,不断开展各项大型主题创作。“以团队方式进行大型集体创作”也重新成为广东画院这个时期学术活动的新亮点,并诞生了不少巨幅作品,如分别体现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大型集体创作巨幅中国画《南粤先声》《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冰雪精神》(系列),以及许钦松、黄唯理、陈映欣等合作的近二十米长的中国画《云涌珠江》,李劲堃创作团队的中国画长卷《盛世珠江》《长江之歌》,林蓝创作团队的中国画《长流不息》,孙洪敏工作室团队的油画《深圳速度》《对外开放新格局》等,还有艺术家个人的创作,如许钦松的中国画《高丘之下必有浚谷》、李劲堃的中国画《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林蓝的中国画《梅坚如铁·武汉2020》《住有绿居·深圳2020》《蓬勃》、冯少协的油画《经济特区(系列)》、郑阿湃的《大湾区来客》《南粤雄风》、黄国武的中国画《雷火战神》、黄唯理的中国画《火神山曙色》、周正良的中国画《岭南花开》、陈映欣的中国画《丰碑》、杜宁的中国画《休戚与共》、关坚的中国画《岁寒霜雪贞松枝》、刘三齐的中国画《白衣英雄赞》,等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05945980b4461b130e2fda3e1077db4b.jpg

广东画院组织画家集体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中国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9181ad09eff6d9d1c1d7a00b4a9b7932.png

冯少协 《钟南山》 油画 2021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7214e4acf1b7459bc74ec4bbb18d2c14.png

黄唯理 《火神山曙色》 中国画 2020年

  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广东画院始终秉承“学术立院、公益为先、传承传统、创新发展”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广东画院艺术家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不断探索,凭借自身的丰富学养和革新精神,在美术领域进行创作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同时,他们又用自己的画笔忠实记录着社会沧桑巨变,记录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非凡历程,记录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丽图景,成为广东美术方阵的有力支撑,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绚丽辉煌的印记,从而奠定了广东美术在现当代中国美术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二、追求强烈个性的创作探索

  过去的数十年是中国美术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更是一个风雷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在各个不同时期,广东的美术创作以鲜明的艺术个性与开拓的艺术精神,总是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而成为新中国美术版图中的重要力量。

  在20世纪,以广东画院艺术大家关山月、黎雄才、方人定等为代表人物的岭南画派便以其“折衷中西”的美术革命主张,对当时全国范围内的美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新兴木刻运动等革命的先锋艺术,也是以广东作者群的创作力量最为雄厚,广东画院的首任院长黄新波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成立之后的“新国画”运动中,广东美术家创作了不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意义的代表性作品。在革命历史画油画创作方面,广东也产生了不少具有经典意义的杰作,其中,王玉珏、汤小铭、林墉、伍启中、陈衍宁、林宏基、许钦松等一大批画院创作中坚,以严谨朴素而又全情投入的创作态度,创作了许多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的美术作品,成为当时风行全国的“红色经典”。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之一,得风气之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此伟大变革时代为依托的广东美术创作,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党提出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文艺方针政策,广东画院艺术家秉持“主旋律是代表着时代的精神状态和时代的心声”的宗旨,在题材的选择上,除了革命历史题材,还有表现健康向上的日常生活题材;而绘画的表现上,则是不断探索、自我完善,建构一种与时代新精神相适应的艺术语言。这种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阐释,不断引导、引领广东美术的具体创作实践,使广东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建院至今的各个时期的创作成就可以看出,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为依托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始终是广东画院学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和动力。进入新时代,艺术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较传统的公共化的思考、公众化的关注转向个人化、现实化的关怀,更多艺术家开始注重绘画的文化品格与个人的表达。随着历史进程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从艺术的角度,无论以继承的态度或者反思的态度,画院新一代艺术家所思考的内容和层面均体现出新的方向,有了更多进行个人绘画语言方面探索的尝试,在风格的把握上更强调个性特质的体现和多元化的文化审美取向。

  这种创作状态是画院历任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他们能够在时代语境之下内省自己,在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之下,逐步形成个人风格并日趋完善成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广东画院的艺术家勇于开拓,不断探索,凭借自身的丰富学养和革新精神,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出一批批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新作力作,形成了如王玉珏的大写意花鸟画系列,林墉的域外风情人物画系列,汤小铭的历史人物系列油画,刘斯奋的现代人物画及焦墨山水花鸟系列,许钦松的《吞吐大荒》系列全景式水墨山水画,李劲堃的《都市山水》系列,林蓝的《诗经长歌清唱》《长流不息》等金版花鸟画系列,冯少协的《海上丝绸之路》《抗疫英雄》等油画系列,郑阿湃的《岭南风情》《大湾区来客》等工笔花鸟画系列,李东伟的《海岸线》等山水画系列,黄国武的《云月无量》等水墨人物画系列,孙洪敏的《女孩日记》等油画系列,黄唯理的《祖国山河写生》等山水画系列,周正良的《南国佳果》等花鸟画系列,陈映欣的《田园意象》等山水画系列,陈迹的《青城山写生》等山水画系列,杜宁的《岭南硕果》等花鸟画系列,关坚的《岛·印象》等山水画系列,刘三齐的《铁铸山川》等山水画系列……这些作品都极好地呈现出广东画院艺术家把握现实力量、聚焦现实生活、关注时代精神的特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93c7d6b2e88274f3c13fb99e3cc15abd.jpg

林蓝 《诗经》-长歌清唱 中国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b9764694c6510b1d9ff1ac083f028bf8.jpg

郑阿湃 《大湾区来客》 中国画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93977b7df3eaabaf0a40e196e23d5387.jpg

陈映欣 《田园意象之二》 国画 200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24f5bdb7ffb804129bbec8249d5145fc.png

陈迹 《重阳卧游图册·之七》 纸本水墨 2017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6ba9169ee8ecf5d5b3b8fec1708b1e6b.jpg

杜宁 《硕果岭南》 中国画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21dc883d779f2414483e5b9c6939d95c.png

关坚 《岛·印象系列之一》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0/e2a73f9ec6665875abfd0c67530170fc.png

刘三齐 《不知溪源远》 中国画 2018年

  广东画院几代艺术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皆为美术史留下了诸多经典作品,不仅为广东美术创作做出积极贡献,也为国办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积淀。在新时代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中,广东画院新一代艺术家始终坚持以深入生活为创作源头,始终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保持艺术审美共性与艺术个性平衡,切实尊重艺术规律,做到社会责任与创作自由相统一,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与学习借鉴创新创造相统一,以高远的眼光和平静的心态面对风云的变幻、历史的考验,在传承与发展中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三、新时期的新举措、新机制

  作为岭南地区国办画院的主力军、领航者,广东画院在其走过的六十余个春秋中,始终不遗余力地为文化建设与发展贡献不同寻常的创作成果,体现出独具一格的学术面貌,凸显画院学术特色、创作优势,传承和创新岭南画派的学术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年,在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社会各方人士的大力帮助下,广东画院终于在各参建单位的通力协助下,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新址项目建设,并于12月19日正式启用。广东画院新址的落成启用是广东文化艺术界的一件盛事,是广东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广东美术界、文艺界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广东乃至全国又一重要的艺术财富,也标志着这所国办画院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新址位于广州白云新城文化中心区,是广东省文化强省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先后被列入广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占地近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其主要功能区域包括:作品展览区、专业创作区以及行政办公室、作品鉴赏室、装裱修复室、资料室、档案室与美术培训中心等,是集创作、研究、收藏、展览、教育、交流、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画院。广东画院新址建成后,将作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为大湾区文化艺术交流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进一步助力国办画院的学术探索和艺术发展。广东画院亦将依托新址的落成启用,通过完善学术及管理机构、促进创作精品力作、以展览推动学术交流,以及推进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等系列举措,进一步发挥学术机构的文化职能。

  进一步完善新时代的三大学术机构。广东画院将围绕“1+3”工程,即大楼、大作、大家、大活动,以推出广东精品力作、造就岭南名家大师为目标,以重大艺术活动为抓手,重点实施“1新址+3院+3基地”计划。着力建设广东画院研究院(60岁以上老画家)、广东画院(在职画家)、广东青年画院(45岁以下青年画家)三大学术机构,开展岭南老中青美术家推培计划。首先,针对德高望重的代表时代、代表广东的艺术大家,以大力度、深研究、广传扬,锻铸广东美术高峰;其次,力推一批德艺双馨的广东艺术中坚精英;最后,培养一批创新力强的广东优秀青年艺术后备人才,并面向广东省各地市开展创作培训培育工作,将广东画院新址打造成为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重要基地、广东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以及广东基层美术人才培训重要基地。

  在新时代为国家留下更多精品力作。自2019年始,广东画院进一步强化具有良好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大型集体创作,每年都根据重要的历史事件、重大历史题材,发动全院画家和院外特聘艺术家完成若干件集体创作。如2021年大型系列主题创作,先后创作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南粤先声》《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以及《百花齐放》,其中,《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是广东画院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深珠汕厦经济特区国画家与画院22位老中青艺术家共同创作的长16米、高3.8米的巨幅中国画。2021年,李劲堃团队创作的中国画《长江之歌》与孙洪敏团队的油画《对外开放新格局》及林永康个人创作《南方谈话》入选了七十余年来组织规格最高、选题规模最大、参与创作人数最多的一次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美术作品展览”,还有《闪亮广州》《奔向海陆丰》等5件大型主题美术作品,以艺术之美点亮党史之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10/f8b02c5b261837b2dcd42c07889c9b04.jpg

孙洪敏创作团队《对外开放新格局》 布面油画 2020年

  搭建新时代的展览交流平台。自成立以来,广东画院在致力于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升的同时,通过展览陈列和学术交流,与全国各大专业画院一起联动,形成美术创作的有效讨论平台与研究交流桥梁,共同体现国办专业画院的强大学术力量。自2005年以来,广东画院先后倾力打造了17届“广东画院创作年度展”、6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4届“广东画院签约画家汇报展”和“广东青年画院画家汇报展”、12届“广东画院作品巡回展”、2届“一荐一--广东美术名家荐才行动”以及“广东画院优秀作品展”等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品牌展览。一方面有力地宣传、推介了画院艺术家,为中青年艺术家提供发展平台和崭露头角的机会,另一方面向学术同行和社会各界交流、汇报广东画院每个阶段的创作成果,为画院艺术群体打开更为广阔的创作思路,提升更具高度的艺术境界,推动画院学术的新创造与新发展。广东画院将通过对新址美术展览厅的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强与各省市专业画院的交流合作,推动创作和研究。此外,还将依托新址的落成完善,策划举办全省乃至全国性的画院工作会议,加强交流,形成更多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平台。

  创新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特征,就是优秀文化作品和人才的不断涌现。多出精品佳作,多出优秀人才,是广东画院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并不断酝酿尝试与实践创新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新方法、新举措。作为广东美术重要的专业学术机构率先垂范,利用学术影响力和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扶翼育苗。2005年,广东画院首开先河,先后启动成立广东青年画院及开展签约画家聘任工作,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选拔并培育出许多优秀的中青年画家,堪称是全国画院系统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两项重要创新举措,对拓展体制内外交流、打破体制的束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国的国办画院中产生了示范效应。从2014年开始,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广东画院策划举办了两届“一荐一--广东省美术名家荐才行动”。这一荐才育才方式为全国美术界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借知名艺术家的慧眼,选出广东地区45岁以下的有潜力、品艺兼优、综合素养高的未来之星,并建立艺术名家“一对一”的帮扶计划,培养广东未来的艺术大家。再者,广东美术历来有着前辈艺术家提携后辈,有着对年青艺术家进行无私地“传帮带”“甘作人梯”、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如许钦松、李劲堃、林蓝等不少广东画院艺术家,都在高校带研究生、博士生,他们薪火相传,传道授业,组织创作研究课题,为中青年学子进入专业领域提供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广东画院在不同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国办画院的专业优势,在创作的“人民性”方面作出表率;通过不断强化专业画家个人风格,充分展现艺术个体的面貌。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画院依托画院新址的建成启用,开拓创新,通过一系列发展举措,进一步体现国办画院的引领作用,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文化强国,推动新时代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进一步凸显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肩负起国家、人民赋予的文化使命与担当。

  薪火相传,使命不忘,展望未来,担当在肩。新时代,广东画院将继续以“学术立院、公益为先、传承传统、创新发展”为宗旨,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社会公益等各方面齐头并进,在文化强省建设的征程中不负使命,勇挑重担。“学术”是国办画院的立院之本。作为从事美术研究和创作的专业机构,国办画院始终坚持以学术凝聚思想,以学术引领创作,以学术产生影响,以多元开放的姿态不断推进美术创作与理论的创新发展。“公益”是国办画院的立院之路,作为国家的文化机构,画院必然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使命,需要面向公众给予更多文化方面的服务与回馈。所以,广东画院将服务社会、服务民众作为立院之路,自觉地做好中国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担当者的角色,并通过自身的学术资源与优势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之中。“传承传统、创新发展”则是国办画院永葆活力的重要支撑。广东画院要继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深化省委“1+1+9”工作部署要求,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贡献智慧与力量,与全国各级画院系统的同行们进一步形成合力,共同为拓展中国当代美术的未来开辟新路径,开创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图源:广东画院、网络

  本文刊载于《粤海风》2022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卜绍基,现为广东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二级美术师。

  廖晋,现为广东画院编辑部编辑,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卜绍基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