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枝犹有一枝红》
《红叶傲风霜》
卜绍基的艺术历程大致走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启蒙探索阶段,他有幸在10岁时便跟上了启蒙老师梁照堂,梁照堂是著名的国画家、书法金石家和美术理论家,追求诗书画印兼融兼生,作品苍辣大气,风格古朴厚重。在此期间,从苏派油画到历史主题画创作,以及各种素描、水彩水粉再到书法、篆刻以及中国画的系统学习,卜绍基在求学之路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是从1993年到2003年的第二个10年,那些年通过参加各类美术展览以及担任美协职务的工作,令其对美术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2001年到2003年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前身是广州美术馆)工作,主要从事整理藏品、撰写艺术评论及展览策划等工作,接触到从古代到当代的大量国画经典真迹,不仅对中国画深厚的传统有了切身的认识,也开始了对美术理论的系统研究,并确立了自己艺术创作上走中国画之路;第三阶段就是2004年进入广东画院工作至今,在这岭南地区最高艺术专业殿堂中,他得到了更有深度的淬炼,美术理论研究与评论更为专业,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也大有晋境。总之,近四十年的历练,使卜绍基从一个艺术上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位文人画风的大写意花鸟画家,逐步树立了其个人的艺术风格,并日益在学界与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春庭生紫气》
《东风全在小花枝》
回忆以往,卜绍基总念念不忘启蒙老师梁照堂帮他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从造型到色彩再到创作能力,以至他能在早年便获得了全国美术大奖。1999年,26岁的他便获得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可谓一炮而红。梁照堂先生的理论研究与创作能力都比较全面,他也带了不少学生,而卜绍基对自己的成长比喻为老师是一团火,同学则是火上的那盘水。老师的教导点拨,同学的交流切磋,在两者的相互促进中,他的艺术就如同在火与水的蒸腾作用下日渐成熟,不断成长。
《又上高枝》
《爱莲说》
2004年,广东画院新址开始筹建,画院美术馆也需要新人的加入,卜绍基被选中而进了广东画院。在画院的近二十年里,他在多个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这段经历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综合素养,2016年,他被推举为区政协委员,紧接着2017年,又被选为市政协委员,2018年当选为省政协委员,这既体现了他被认可的程度,也使他在更高的平台上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面对更多地社会锻炼,他学到了更多,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每次课题,每次提案,每次调研以及各种活动现场的发言,包括在期间委员通道上的发言,面对大众,面对媒体记者,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既是一位艺术家对社会的担当责任,也是对思想境界思考的锤炼,这些宝贵的经历,使其在各个层面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与突破。
《菊酒秋高》
《秋熟》
《一夜向南飞》
《啄荷影》
随着其自身的艺术研究与社会阅历的积累,近年来,卜绍基的文人画创作体现出更浓厚的金石味与更率性的写意效果,也有着果敢多变的色彩氛围与鲜活的时代气息。他认为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最能走深、走高、走远的路径,虽然感觉上还是走得慢,但随着深入与积淀,可以更多地融入人生阅历与文化的思考,艺术不可能一下子就体现出个人的风格,但可以有深度的变化与日趋完美的体现。2020年,广东画院新址的落成启用,对卜绍基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全国最大最具地标性的文化建筑中,宽绰多维的展示空间,令人振奋的创作平台,给卜绍基带来了更为充沛的创作激情,他除了在理论研究室撰写评论文章,更多的时间则投入到各种探索性的创作之中。
《春色入我家》
《映日》
在新的创作条件下,卜绍基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艺术路向。一是在中国画创作上,不仅要在擅长的花鸟画上花功夫,山水画也要开始探索起来;他说一个成熟的画家不可能靠一招鲜,纵观诸多艺术大师都是多才多艺,多方面均有涉猎的。二是在美术理论上,他觉得以往是“评多论少”,现在要进一步提升“论”的能力,要融入更多自己的艺术观点。卜绍基曾写过一册《红色往事》与一册《岁月红典》,做了一项研究性工程,体现出一种正能量,他每册选50张红色经典作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当下,系列化地去研究,赏析解读红色经典,这一庞大的工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他又写过一册《翰墨当歌》,对当代书画名家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色逐一点评,也颇受好评与欢迎。他觉得现在更要继续写下去,进一步把艺术观点深化与系统化,为岭南文化艺术多做点工作。
《十里荷花》
《影在花间》
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卜绍基认为大写意花鸟画是一条比较艰辛的路径,前人已走得比较高比较全面,要有自己的面貌很难。不过,也不是没有机会,首先可以遵循前人在诸如梅兰竹菊等传统符号上的探索方式,在题材上寻求突破,岭南的草木植物丰富,在题材上可以做文章;其次,都说诗书画印,但每一个体都有每一个体的特性,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审美而有所突破,也是可以探索的;再者,可考虑对西方艺术营养的借鉴融汇,比如从油画入手,可否从色彩上突破?以往中国画注重笔墨,不太注重色彩,但在现代语境下,融入现代的色彩观念,也许是一个突破口;此外,传统的花鸟画以折枝花鸟为主,尺幅以小品为主,现代社会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可以在构图与尺幅上作文章,但大尺幅画起来也会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尺幅大了笔力的驾驭与控制问题,一是如何将现代题材提炼与符号化,让人既要看得懂又要体现个性。
《清秋云扬》
话说回来,对于中国画是否一味追求创新是否一味追求个性,在他看来值得商榷。他常说吴昌硕、齐白石各自的面貌我们分得开,但外国人看起来却可能是一样的,所以是否画得好,画得精到、老到、有味才是关键;就像粤剧名伶的马师曾,那种“豆沙喉”(沙哑)的声音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不要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要把适合自己的特色表现出来;中国画也一样,笔墨精到,构图有法度,色彩符合审美,诗词题跋符合情景才是正道,要练精练深而不是练新练奇。
卜绍基认为艺术与做人一样,首先应有着共性的基础再去追求个性;要符合中国画的审美,符合中国画的法度,符合中国画的文化精神;要讲究在中国画的规则下如何做得更好,更自然,然后再去讲究面貌与个性;总之要先讲好坏再讲面貌风格。在他看来,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胸中有丘壑,才能笔下见山河。
《高原晨光》
正是这种追循大道的发展路径与善于思考的内化性格,使卜绍基的作品也体现出画如其人的特性。其作品雅俗共赏,既有着传统的笔墨基础,又有着鲜活的生活气息,笔下花繁叶茂,鸟虫多姿,草木葳蕤,自然清新,动静结合,阴阳兼顾,在奔放豪迈中隐现细腻情感,在抒发中饱含寄寓,画作既大气淋漓又不失精到描绘,既朴拙随性又不粗率浅薄,而且经常配上自己撰写的诗词题跋,钤上自己的篆刻,诗书画印融于一体。当下画画的人多,画画而写诗的人少,将书法、诗词与篆刻结合得好的则更少。所以其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鲜活奔放,大气简练,禅哲隽永的艺术面貌。
卜绍基
卜绍基,字望秦,画家、美术评论家、策展人。1973年生于广州。现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监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政协书画院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理论艺委会主任,农工党广州市委会文化总支部主任,华南师范大学艺术产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文化促进会首届专家,潍坊银行艺术金融特聘专家。
文章转自: 利平收藏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